巨量庫存使班尼路關了三百三十八家門店
班尼路關店338家:服裝業受困高庫存
“穿著自然定制,工裝就是美”—— 現在進入“班尼路baleno”店內,這一耳熟能詳的廣告詞之外,更為喧囂的是打折的聲音。曾經邀周潤發、張曼玉等天王作為代言人而迷倒眾多年輕人的時尚品牌,如今宣布關店388家的消息,業界格外驚訝。
在此之前,有定做著15年工裝品牌訂做歷史,被王力宏等明星代言的柏仙多格宣布破產,而佐丹奴、森馬服飾等服裝上市公司的休閑服裝銷量也連年下降。
過去一年,服裝行業庫存高企、關店頻繁,眾多苦苦掙扎的二三服裝品牌,面對外來快時尚品牌的異突起,面臨結構轉型、被收購等多重考驗。
利潤下滑:388家門店關閉
“生意比以前差,已經一年不如一年。”面對經營情況怎么樣的詢問,訂做多家專柜工裝的銷售人員這樣告訴記者。 6月26日,《中國企業報》記者在北京王府井、西單等繁華商圈走訪發現,班尼路銷售增幅收窄。
西城區一專柜工作人員張女士2006年開始接觸班尼路等休閑品牌,對當時銷售的火爆場面記憶猶新。“和很多品牌一樣,當年銷售額都是500萬元往上走,在圣誕節、元旦等節日,試衣間前往往排起長隊,消費者排隊拿衣服、排隊交錢。”
定做“網購的興起對它們的沖擊比較大,不少同樣款式的衣服線下價格比網上要貴,消費者自然會做出選擇。當初喜歡這些品牌的消費者已經步入職場,收入水平提高以后,喜歡更高檔的品牌,班尼路等品牌的衣服價格變化并不大,仍然很難鎖定年輕消費者。”西城區一專柜負責人告訴《中國企業報》記者。
銷售不暢,必然導致庫存增加。根據德永佳財報數據顯示,截至2014年3月底,德永佳存貨金額為18.98億港元,雖然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,但高庫存成為這些品牌必然面對的困難。
收入減少的背后,是銷售業績的下滑。近日,德永佳宣布,截至2014年3月底,集團總收入下降12.4%,較去年同期下降12.37%,全年凈利潤6.68億港元,較去年同期下降約9%。
在利潤下降的同時,訂做班尼路也在調整自己的經營工裝布局。2013年德永佳關閉了內地224家店鋪,2014年關閉388家,營業員共減少3782人。其中,今年關閉的388家店占到了2013年3月31日3820家店總數的近10%。除此之外,中國臺灣地區其門店數也減少了75家,香港及澳門地區則減少了2家。
值得一提的是,根據北京市工商局今年2月發布流通領域服裝監測結果,顯示市場上部分服裝的纖維含量、染色牢度等項目不符合相關標準要求,16款服裝的纖維含量均不合格,其中包含標稱廣州友誼班尼路服飾有限公司生產的“班尼路”女裝針織外套。
業內人士表示,重質量、輕營銷模式和營銷手段,訂做是班尼路終被時代工裝淘汰的主要原因。
《中國企業報》記者聯系班尼路公司北京分公司一位工作人員表示,對關店一事不了解,更多情況可以問廣州分公司。而其官網上的廣州分公司客服電話,始終處于無人接聽狀態。
擴張之痛:班尼路大起大落
據公開資料顯示,班尼路是一個意大利品牌,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香港經營,但是“班尼路在內地的發展一直是不溫不火,穩妥而細膩”。
1996年,香港德永佳集團有限公司收購了班尼路商標,并創立定做廣州友誼班尼路服工裝飾有限公司對班尼路重新包裝,鎖定為年齡在18—40歲的人士,主打年輕路線,旗下有班尼路、(S&K)、互動地帶(I.P.ZONE)、衣本色(ebase)四大品牌。
《中國企業報》記者了解到,班尼路進廣州天河城,意外地獲得了一個別的牌子退租的鋪位,開設了卷土重來后的家專賣店,隨后一炮走紅。2000年3月底,德永佳已在國內各大中城市開設有400多家專賣店,零售額就達10億港元。
接下來的幾年,班尼路通過特許經營的模式,在當時國內品牌競爭還不完全的狀況之下,在一線大城市站住了腳,業務范圍延伸至港澳臺、東南亞以及中東地區。
截至2007年7月份,公司于國內及國外共有自營店及其它經營類型班尼路約3700間,店鋪分布于中國大陸、新加坡、約旦、沙特阿拉伯及伊朗等地。員工人數一舉超過15000人,發展相當迅速而蓬勃。
而就在2012年,其門店數曾攀上歷史高峰。數據顯示,截至2012年3月31日,其中國內地門店數為4044家,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50家,較前年同期增加了405家。
但隨著外來快時尚品牌的強勢入侵,班尼路逐漸沒落。曾經雄踞各大城市黃金地段的本土休閑品牌,盡管打出了大比例的折扣,但依舊十分冷清。
按照武漢紡織大學服裝學院一教授的說法,“班尼路夾在時尚和快消之間,定位模糊?,F在在一二線城市班尼路基本上淪為了大路貨,消費者無法產生滿足感。而在三四線城市,服裝市場又被低端品牌壟斷,它同樣難以生存。”
關店洶涌:行業罕見高庫存
其實,不斷關店的不僅僅是班尼路。據《中國企業報》記者了解,跟ZARA、H&M、優衣庫等積極擴張的國外快時尚品牌相比,真維斯、班尼路、美特斯邦威等品牌都深陷關店潮。
讓人驚訝的是,5月底,有著18年歷史的休閑服裝品牌柏仙多格宣布倒閉。公開資料顯示,柏仙多格創建于1999年,頂峰期有3000名員工,曾在中國20多個中心城市設有運營管理中心,擁有超過800個品牌專賣店,并在東南亞、中東及澳洲地區開設有海外銷售網絡渠道。
據美邦2013年年報顯示,公司在全國擁有直營店和加盟店將近5000家,比2012年減少了200多家;森馬2013年年報顯示,公司目前擁有超過3470家終端門店,2013年,關閉了700多家。在年報中,這些公司都提到了“行業競爭、渠道成本上升、關閉非盈利門店”等。
另一家于香港上市的服裝企業佐丹奴也難逃關店厄運。根據佐丹奴2014年季度財報顯示,截至2014年3月31日,公司銷售額減少7%,毛利潤同期下降13%,且目前佐丹奴有75家門店關閉,其中內地便占據了54家。
七匹狼在今年公司業績報告顯示,“2014年1—6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2822.22萬元—17951.11萬元,同比下降30%至50%”,而其“業績下滑主要原因”中則標注說明——“服裝零售行業疲軟,公司訂單下滑;為減輕分銷渠道庫存壓力,公司回收較多庫存。”
行業競爭更多來自ZARA、H&M、優衣庫等積極擴張的國外快時尚品牌。這些外來的“和尚”,在產品更新換代、庫存消化率上,都讓本土品牌咂舌。
“隨著消費個性化需求日趨明顯,當前紡織服裝行業的產品更新速度也越來越快,如今一款服飾從上架銷售到下架往往僅有1—2個月的時間,而流行時裝的生命周期則更加短暫,于是造成庫存。”一位服裝制造商告訴記者。
“如果不能從本質上改變經營模式、產品結構,國內一線服裝品牌就很難走出現在的困境”。前述人士如是說。
標簽:
- 上一篇:西柳男褲在人民大會堂召開新聞發布會
- 下一篇:服裝行業板塊指數跑贏大盤終于回升了